当前位置 : 首页 > 行业资讯 >详情

创始人被捕!千亿薄膜光伏帝国为何崩塌? 热消息

行业资讯 来源 :KE科日光伏网 2023-04-13 19:47:44

“汉能大了,雾霾就小了。”

曾几何时,这一句经典的广告语,让“汉能”这个名字传遍了大江南北。

现如今,汉能系旗下9家经营主体统一破产清算,而创始人李河君自今年1月份被捕后至今音信全无,旗下多家关联公司也陆续走上破产清算的道路。


(资料图)

随着“汉能帝国”的崩塌,李河君的新能源梦想终成了黄粱一梦。

9家公司破产清算

就在近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公告,经债权人申请,本院裁定受理北京知旬科技有限公司、秉诚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金江水力发电集团有限公司、君泰创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汉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知乘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汉能薄膜太阳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北京精诚铂阳光电设备有限公司、北京汉能薄膜发电投资有限公司破产清算一案。

法院称,鉴于上述九家公司在区域范围内有较大影响,该院依法采取竞争方式选任该系列案管理人。

据天眼查数据,上述九家企业成立地址均在北京市,成立时间先后从1997年至2016年,跨度较大;其中包括君泰创新和秉诚能源控股集团2家在汉能停牌后才成立的公司。

前首富李河君

据企业公开信息显示,北京知旬科技有限公司等九家公司均属于汉能控股集团,而汉能系的实控人则是汉能集团创始人、中国前首富李河君。

说起李河君,他于1989年借款5万元创立汉能集团。经过多年努力,汉能也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民营水力发电企业。

到2010年前后,汉能跨界到光伏领域,将业务版图扩展到薄膜太阳能行业,一度也成为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阳能企业。

2015年初,李河君凭借1600亿元身家成功登上胡润全球富豪榜,并超越马云、王健林等一跃成为中国首富,同时也成为了新能源行业的“明星”人物。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同年5月,汉能系旗下港股光伏上市公司汉能薄膜发电因被质疑存在大量关联交易,涉嫌操纵股价被香港证监会调查。

随后,汉能薄膜发电当天股价在短短20分钟之内暴跌47%,市值蒸发超1400亿港元。彼时,李河君身价暴跌超1100亿港元,由此迅速跌下“神坛”。

其后,该公司停牌四年。直到2019年6月,汉能薄膜发电以私有化回A股的理由从港交所退市。

“帝国大厦”崩塌

同样也是在2019年,汉能集团传出过欠薪风波,至当年10月份一度达到舆论高潮。

不仅如此,汉能系还面临大面积拖欠供应商款项、诸多诉讼缠身甚至公司破产重整等问题。

2020年7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正在对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进行破产审查。此外,多家汉能系旗下公司已经破产。此后,李河君很少公开露面。

现如今,汉能系旗下9家公司破产清算,实际上在今年初也早有征兆。

今年1月10日,一则关于汉能创始人李河君被警方带走的消息,迅速登上了热搜。

彼时,多家媒体报道称,前中国首富、原汉能控股集团创始人李河君在去年12月份被锦州市公安局带走,截至当日仍未放回。

据风险信息显示,李河君累计被执行金额超8.7亿元,而且还关联多个限制消费令及终本案件信息,未履行金额超18.9亿元,并且早已被列为失信人员;此外,李河君还涉及多条股权冻结信息,累计被冻结百亿股权。

可以看到,在短短几年里,汉能集团从行业龙头到无人问津,从盛极一时到破产清算,创始人李河君也从曾经的中国首富到可能沦为“阶下囚”,汉能系这座“大厦”的崩塌也令无数人唏嘘不已。

押错技术路线

实际上,在进入光伏产业前,李河君早已在水电、风电领域进行过投资并在水电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和丰厚的回报。

正是看中新能源背后蕴藏的巨大商机,李河君带领汉能系进入炙手可热的光伏领域。然而,面对主流晶硅技术路线群雄逐鹿的市场格局,李河君最终押宝相对“冷门”的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

相比于晶硅技术路线,薄膜太阳能发电技术的优点在于柔性化、弱光效应较好、转换效率天花板更高、场景利用更灵活等特点。

然而,其不足之处则在于前期投资巨大、量产效率较低、市场尚不成熟等问题。

近几年的事实也证明,押错了技术路线,其结果可能十分严重,甚至对企业造成严重的打击。

汉能失败之因何在?

那么,是薄膜技术路线最终导致“汉能帝国”的崩塌吗?事实上,答案并非完全如此。

其一,从技术角度来看,当初选择薄膜技术优势并不明显。而在薄膜技术路线不成熟时,实际上可以逐步培育和发展,突破技术和转换效率方面的瓶颈,进而再做优做强做大市场。比如说,截至目前就有许多HJT技术人才都曾就职于汉能,并且已经成为HJT技术产业化和降本增效的重要力量。

其二,在产业布局和产能规划来看,前期产业化投资步子迈得太大。汉能早在2009年就开始大规模布局在全国投资8大基地,在其后几年里又巨资收购股权和数十亿元购买薄膜设备等。在光伏市场特别是薄膜市场不成熟之际,“大跃进式”的产业化投资也让汉能原本富足的资金链出现紧张,进而走向上市融资。

其三,从上市融资角度来看,薄膜商业化投资大而时机又不成熟。自2013年入主在港上市的铂阳太阳能并将其更名为汉能薄膜发电后,其股价就从2014年11月1.8港元飙升至2015年3月最高的9.07港元,5个月内暴涨了大约400%。然而仅仅依靠上市融资,又无法支持汉能系在突破薄膜技术的同时实现商业化。

其四,从资本运作来看,大玩“空手套白狼”埋下巨大隐患。汉能系曾制定了一个2000亿元太阳能投资计划,重点是拉拢地方政府和银行入股,这种“空手套白狼”方式也使其融资风险急剧上升。而面对薄膜市场并不吃香的现状时,汉能系千亿大计划中大部分项目无法如期投产,资金方也开始拒绝继续接盘。

至此,“汉能帝国”实质上已经“病入膏肓”了,而“崩塌的种子”早已埋下。

直到2015年,汉能薄膜发电操纵股价一事被调查,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同时也成为汉能系命运的重要转折点。

此后,便是停牌四年、欠薪风波、出售资产、被审查、破产倒闭与创始人被抓。

结语

总体而言,汉能的失败有技术路线选择失误的因素,但是更关键的则是其管理决策与资本运作。

在光伏市场尚未成熟之际,汉能系在光伏技术路线上选择薄膜技术确实存在一定的失误。但是,其“非理性”决策过早大规模产业化投资,则进一步放大了这一错误,成为了其失败的重要影响因素。而更为严重的是,其畸形的商业模式和资金运作,则成为了“汉能帝国”崩塌的关键之所在。

如今,李河君被捕,新能源梦碎,曾经盛极一时的“汉能帝国”终成黄粱一梦。

总之,李河君和汉能的前车之鉴,也为光伏企业发展敲响了警钟,同时也留给世人更多的警示。

标签:

精彩放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