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一压锂电池的“爆脾气”,复旦90后青年研究员瞄准有机材料
(资料图片)
4月10日,澎湃新闻记者从复旦大学获悉,日前,由于“提出了基于有机材料的电池界面设计方法,为解决下一代储能电池不良的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提供了独特的解决思路和办法”,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青年研究员高悦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22年度“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该项评选每年从世界范围内的新兴科技和创新应用中对35岁以下、且对未来科技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创新领军人物遴选35人进入榜单。
复旦“90后”研究员高悦 本文图片均为“复旦大学”微信公号图随着智能电子设备的更新迭代,人们对电池容量、充电速度的追求与日俱增,而电池的损耗乃至爆炸等问题也日益引发关注。高能量密度锂电池能否稳定循环,以及性能提升,固态电解质界面膜(SEI)是一大关键。然而成分以无机盐为主的固态电解质界面膜,不仅稳定性较差,还无法抑制界面处的副反应,极易导致电池容量的迅速衰减。研究下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必须破解设计稳定的固态电解质界面膜的难题。过往的研究者大多仍使用传统的无机材料,高悦课题组瞄准了有机材料致密度高、机械性能好等优势,创新性地将有机材料引入电池的固态电解质界面膜设计之中。
“锂金属脾气不太好,总是与电解液发生副反应,消耗彼此的‘耐心’。那么就在两者之间用高分子膜隔开调和,温顺和善,压一压他们的火爆脾气。”高悦用生动形象的比喻道出了背后的原理:运用电化学活性高分子,改变界面处的分子相互作用,从而实现对固态电解质界面膜的结构和界面稳定性的调控。用有机材料来做电池,以及用有机材料来解决能源相关的问题,高悦乐于做这样一些跨界的创新性科研工作,“一个学科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很难用传统方法解决一些难题,而多学科交叉研究往往能够另辟蹊径,柳暗花明。比如说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千变万化,你可以设计很多不同的构型、构象去打造它的性质,从而得到令人惊喜的收获。”
未来,高悦将带领课题组发展基于有机功能材料的变革性技术,解决储能和智能机器人领域的核心问题和痛点挑战,并在研究材料构效关系的同时积极推进技术向实用的转化。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