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行业资讯 >详情

钻进戏剧 阅读那个人的“心灵史”

行业资讯 来源 :中国青年报 2023-04-04 10:07:09

话剧《屈原》剧照


(资料图片)

春暖花开,北京的剧场热闹了起来。一个月内高频率看戏的我,一如既往收藏好每份票根和节目手册,希望认真留住这个夜晚的感受:完全沉浸舞台故事,又恋恋不舍跳出、回归日常。

为什么要去剧场看一部戏剧作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对我而言,当下钻进一部戏剧的魅力在于,可以专注地阅读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的“心灵史”。

最近在北京上演的新编无场次历史话剧《屈原》,仿佛牵引着观众闯入一片浩瀚的精神之海。

看很多品相较好的历史题材戏剧,会给我一种“博物馆玻璃橱窗在你面前消失”的感觉——明明属于过去的凝固历史,陡然伸出一只手把我抓进去,蹦进岁月的最小单元、故事的“毛细血管”。你因此发现,那些从小在语文教材上熟读的名字、背诵的诗句,承载着多么沉甸甸的悲欢离合。

历史话剧《屈原》由黄维若担任该剧编剧,郭小男任总导演,王洛勇、郝平、王一楠担纲主演,取材于屈原的生平事迹。被贬斥而流浪于洞庭湖畔的屈原,因楚国国都沦陷、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内心悲苦莫名、思绪万千。他不断与心中的楚怀王及张仪等辩驳、诘问,进而展开了自己为了守护家国不计生死、为了崇高理想敢于斗争、为了高洁情操甘受孤苦的人生回忆。

“虽命运悲惨,然内心要高洁,品行不可低下。”“得罪几百个贵胄,不负千千万万楚国的庶民。我纵使身处绝境,即使九死也绝不后悔……”《九歌》《橘颂》《湘夫人》《天问》《离骚》等大量楚辞诗文的念白和吟唱贯穿全剧。王洛勇饰演的屈原,在末尾那一长串“为什么”的激情发问,带给观众极大的心灵震撼。

为什么品行高洁,就会永远孤独沉寂?为什么君子总是离群索居?为什么小人总是猖狂得意?步入屈原的内心,“为什么”3个字是一个提问,更连接着无数个有力的回答。

在话剧舞台上,我们看到,屈原于一生的尽头,遇见了楚怀王和张仪的灵魂。在戏剧作品设定中,生者和逝者灵魂之间的对话是富有张力的,如一把斧子,在冷峻的生死问题前劈开是非善恶的边界,拷问有负良心者;也劈出了一条全新的路,让怀抱信仰者更加坚定自我的轨迹和方向,笃信自己“究竟为什么坚持”,至死不悔。

话剧《屈原》中,屈原与张仪灵魂对话时,那些牺牲的国殇战士魂魄缠绕在其周围,血光漫天;屈原与楚怀王灵魂的对话,深刻道出了二人关系的复杂性:楚怀王是性情中人,欣赏屈原才华;但不认同其政治主张,并非合格的君王。

导演郭小男说,屈原和当时的人思想不在一个层面上,他的孤独感就像普罗米修斯,对宇宙的发问,人类至今依然在实践中。“他的神秘、浪漫、境界、情怀等一切都成就了这部剧中的屈原”。

屈原饰演者王洛勇感慨,屈原在那么痛苦的人生经历中,伴随着对天体、猛兽、鬼神、社会和人的思索。“他是那么缜密地在研究自然现象、生命的过程、生命的意义,很多未知的东西,他都在追问”。

“在那么一个暴力很流行,而且暴力有效果的时代,屈原居然提出强国不是为了杀伐征战——这跟那个时候的理论是完全背道而驰的。屈原考虑的是让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王洛勇形容,和一些“单旋律”的戏剧人物相比,屈原就像是一部交响乐。

回望历史,我们能清晰看到一个人生命终止的时刻。他(她)的人生长度就那样固定在一个时间刻度上,不会改变了。但是,那个人眼里看到了什么,大脑里闪现过什么,对于他人而言是一个永恒的未解之谜。

因此,每一个不同的创作者书写屈原,都会有新的方式。在此时此刻这个话剧舞台上,精神如“交响乐”的屈原,叩问浩瀚的宇宙,然后高唱战歌,高扬自己的理想,自沉汨罗江,完成他用生命谱写的伟大的爱国者之歌。

漫漫历史长河,寂寥而深邃的星空下,必定有痛苦而迷茫的人得到启发或安慰。满天星斗是属于屈原的,也属于现在的你。

把对历史人物的思考付诸笔端,然后在舞台上释放出这个灵魂全部的能量,这或许就是戏剧的魅力。戏剧创作者尽其所能挖掘和书写一个人的“心灵史”,然后为打开它的你,点亮了一盏灯。(沈杰群)

标签:

精彩放送

返回顶部